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讨会简介

作者:力学   日期:2013-12-13   点击:[]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讨会简介


新闻类型: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2010-06-10 00:00    来源:新葡萄8883官网AMG   信息更新:中国力学学会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讨会(IUTAM Symposium on Nonlinear Stochastic Dynamics and Control)于2010年5月10日至14日在杭州举行。IUTAM委派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朱位秋任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Y.K. Lin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另委派:A.Naess (Norway); W.Schiehlen (Germany);G. I. Schüller (Austria);K. Sobczyk (Poland, IUTAM代表);T.T. Soong (USA)为科学委员会委员。会议科学委员会邀请了该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来自13个国家(地区)4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中国内地代表20位;美国代表8位;波兰代表3位;德国代表2位;挪威代表2位;中国台湾代表2位;还有印度、俄罗斯、奥地利、法国、中国澳门、意大利、阿拉伯酋长国等地的代表各1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卫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代表浙江大学热烈欢迎各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向各位代表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基本情况;波兰科学院院士K.Sobczyk教授代表IUTAM致开幕词;美国工程院院士Y.K.Lin教授代表科学委员会发表了讲话;朱位秋院士主持大会并对参加IUTAM的大会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32篇,有31位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报告。每位报告人报告时间35分钟、讨论5分钟。报告的内容涵盖了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各个分支领域: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响应与可靠性;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分叉与混沌;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共振与同步;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控制;时滞非线性随机系统;随机动力学系统与随机激励的建模;结构健康检测等。会议论文集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会议芸集了该领域的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朱位秋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Y.K.Lin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P.Spanos教授,波兰科学院院士K. Sobczyk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的T.T. Soong教授,德国Karlsruhe大学的W. Wedig教授,法国Paris-Est 大学的C. Soize教授,挪威科技大学的A. Naess教授,美国Illinois大学香槟分校的B.F.Spencer教授等。5月10、11、13日以及14日上午安排了3天半的大会报告,5月12日上午与14日下午部分代表参加同时在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ynamics, Vibration and Control (ICDVC-2010))的开幕式与大会报告。

与会代表对“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在传统基础研究领域,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响应、稳定性、可靠性、分叉与混沌研究仍然是当前随机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主流之一。在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控制方面,控制器的时滞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会中就时滞控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多个时滞系统的稳态响应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建立生态、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生物、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也是当前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植物种群竞争生态系统动力行为、生物群体运动、热扰动下DNA的热变性、神经网络的同步行为等。另外,从会议论文还可以看出,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理论在结构健康检测、机车车辆系统、图像处理、生物系统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充分证明了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生命力。通过深入讨论,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有很大收获。此次会议举办的很成功,特别是给许多国内代表提供了在国际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的机会,促进了我国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领域的发展,加速了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声誉。

最后,感谢IUTA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本次会议的资助。

                                   

 

                                    

 

                                                                                           (浙江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宦荣华、黄志龙、朱位秋供稿)


信息更新:中国力学学会            

        



上一条:第七届国际结构冲击与碰撞会议(SI07)会议纪要
下一条: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班第一号通知

关闭

Baidu
sogou